WFU

網站頁籤

2017年6月6日 星期二

心理師,你知道我在想什麼嗎?

作者:蔡百祥

從我念心理系開始,甚至到現在工作好一陣子了,最常被問的問題就是「你知道我在想什麼嗎?」或是「你是不是心機很重啊?...跟你講話要小心一點!」。

其實,我不是通靈師,也無法算命讀心,在絕大部分情況下,我真的不知道別人在想什麼。只是我透過行為觀察、外在線索、過去聽過類似的故事或經驗,來解讀別人可能的目的與意圖。因此,跟我對話的人,常會覺得我知道他在想什麼或感覺我很理解他,就滔滔不絕跟我說心事。




然而,探討別人在想什麼的心理學理論,被稱呼為「心智理論」(Theory of mind),也就是人類如何解讀、詮釋「他人思考內涵或行為意圖」的能力,大概從嬰幼兒時期就會開始發展,隨著神經發育以及與外界的互動而開始成熟。

根據發展心理學,1歲半到2歲的孩子會開始玩辦家家酒、或試著呼弄大人來獲得好處;3歲的孩子,開始會想像不在眼前的事物、或推測他人行為背後的原因,但是品質仍然不佳。我在進行評估或遊戲治療時,常跟學齡前孩子玩一種叫「錯誤信念」(false belief) 的遊戲,這與心智理論有很高的關連性。

 

錯誤信念 (false belief) 的遊戲


錯誤信念的遊戲有很多種變形,但通常是這樣玩的:有兩個好朋友,分別是佩佩與小黑,佩佩有一個糖果。




佩佩在小黑面前把糖果收在灰色的箱子,就回家了。在佩佩走後,小黑把糖果從灰色的箱子拿到藍色的箱子裡後,也回家了。第二天,佩佩會先去那一個箱子裡面找糖果呢?

這就是典型的 Sally-Anne Task ,正確答案為佩佩會先去灰色的箱子裡找糖果,因為佩佩沒看到小黑把糖果交換位置,因此從佩佩的角度來看,佩佩不會知道這件事。通常這個能力需要到4-5歲以上才會發展的比較完整。

 Sally-Anne Task 是心智理論的開端,因為在解讀、詮釋「他人思考的內涵或行為意圖」的能力之前,要先能跳脫自己的想法,從別人的角度來思考事情。這除了是未來同理心運作的心理機制外,也是人際互動及社交技巧的根基。


家庭遊戲時間


若有這個年齡層孩子的家長,可以試著與孩子玩玩看這個遊戲吧!不過要先確定孩子可以聽得懂這個的故事,要知道佩佩是誰、小黑是誰,放到箱子裡的意思是什麼。另外,自閉症類的孩子,要年紀更大後,才能通過這個遊戲。

思考別人在想什麼,或者說心智理論是可以練習的,這也是本文開頭照片的原因。照片中除了兩個箱子、佩佩與小黑以外,還有一個很優秀的說故事小魚姐姐。孩子透過玩遊戲、人際互動、說故事或繪本共讀,練習從別人的角度來思考、感覺,可以提升「瞭解別人在想甚麼」或「換位思考」的能力,對於同理心、人際關係、正向人格、適應表現都會有更好的發展。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baisean.psy/
請追蹤我,看更多相關的文章、照片與圖文創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