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站頁籤
首頁
個人經歷
講座資訊
蔡心設計兒童教材
ADHD
情緒教育與親職教養
臨床心理師點滴
2025年4月10日 星期四
家庭親子方案:給不出我們沒有的東西
作
者:
蔡百祥
(
童伴心理治療所所長
)
有時候我們會聽到「要給孩子正向教養」,什麼溫柔堅定、情緒引導、不打罵……聽起來都很有道理,可是你有沒有發現,真的要做起來,超級難?
因為很多時候,我們自己從小根本沒被這樣對待過。我們生氣,是因為我們小時候也常常被忽略、被責備、被羞辱。我們要教孩子接住情緒,可是我們連自己的情緒都沒人接住過。我們要教孩子學會說不,可是我們從小只學會「聽話」才不會被罵。
所以很多時候,我們不是不願意,而是我們真的「給不出我們沒有的東西」。
閱讀更多
2025年3月7日 星期五
家庭親子方案:親職遊戲治療雖好,為什麼現實中這麼難?背後的挑戰與無奈
作
者:
蔡百祥
(
童伴心理治療所所長
)
很多研究都說,對兒童最有效果的遊戲治療之一,就是邀請家長一起進來,心理師帶著家長跟孩子一起練習,透過遊戲修復關係、改善情緒與行為,效果真的很好,這就是所謂的親職遊戲治療方式。然而,實際上進行卻是很困難,這哪有那麼簡單?很多家長一開始就卡住,沒辦法順利進入狀況。其實,這不只是方法問題,而是牽涉到爸媽的內心、親子之間的關係,甚至整個家庭的運作方式。
閱讀更多
2025年2月14日 星期五
ADHD相關:一個ADHD的故事(這是故事,非特定個案)
作
者:
蔡百祥
(
童伴心理治療所所長
)
他是一個總是動來動去的小孩,醫生跟他父母說,他可能有點ADHD。別人可以坐好聽課,他在椅子上扭來扭去;別人還在寫題目,他已經舉手三次,最後忍不住直接講答案。
午餐時間,他忘了排隊,開心地衝到最前面;下課玩遊戲,他太想贏,結果把規則弄亂了,大家都不想理他。他其實不是故意的,但很困難控制的住自己。他只是想參加、想被接納,可是卻常常「做錯」。
時間久了,他也知道自己不受歡迎,於是他學會了:如果努力乖一點,是不是就不會被討厭?
閱讀更多
2024年12月13日 星期五
家庭親子方案:用同理心陪伴孩子,為什麼情緒反而變多了?
作
者:
蔡百祥
(
童伴心理治療所所長
)
當你開始用討論感覺來照顧孩子時,短期內可能會發現孩子的情緒突然變得更頻繁、更強烈(更key笑)
閱讀更多
2024年10月13日 星期日
假裝單身並在交友網站上約砲的人,通常伴隨以下五個特徵
作
者:
蔡百祥
(
童伴心理治療所所長
)
雖然我不當渣男很久了,其實是沒當作渣男才對,但是
我對於渣男的行為還是有一些瞭解,假裝單身並在交友網站上約砲的人,通常伴隨以下五個特徵。這五大特徵背後的情感,從焦慮、壓抑到掙扎與矛盾,反映出外遇者內心深處的複雜心理。他們一方面無法停止追求外部的刺激與認同,另一方面卻無法擺脫內心的自我懷疑與罪惡感。
閱讀更多
較舊的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