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家長有點避諱帶孩子接受評估或治療,平心而論,如果是我的孩子,我也會有點煩惱。即便現在,社會對於精神科、兒童心智科仍有污名化(所以不少從小就在復健科做早療的孩子,長很大了家長還是帶來復健科做心理諮商,聽起來好像比較「沒有」問題)。也許做父母的自己能接受帶孩子去看,但總會擔心別人、長輩的眼光。
我很想改變大環境,可是我還沒有這個能力,但可以由我自己做起,接受心理諮商或藥物治療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。我甚至覺得每個人都需要心理諮商一陣子,所以我要大聲說「我有數次持續接受心理諮商的經驗」。我遇過不少心理師,有些令我無言、或覺得你還是趁早轉行吧(這樣說好嗎?);有些讓我佩服,有些很對我的口味、有讓我很療癒。
我幾年前被甩時,曾尋求精神科的藥物治療,為了維持我的工作與規律生活(畢竟你的心理師看起來比你更有憂鬱症這像話嗎)。當時我吃了半年左右的百憂解、抗憂鬱劑與助眠劑。當我服用精神科藥物一陣子後,我就知道心理諮商的市場會持續存在,而且優秀心理師的工作量會越接越大。
因藥物不能讓離開的人回來,雖然它很快的關閉了我悲傷情緒,但解不開我的思念、無助與不知道人生的下一步該怎麼辦。藥物也不會跟我討論人際關係或交女朋友的方法,更無法精進我的工作能力。醫師好像很忙,外頭排隊看診人很多,而且有時講話頭頭是道,我只能猛點頭,也不好意思說太多。
我並非排斥藥物治療,說實話我相當支持藥物治療,而且我非常反對自行停藥,但只有藥物治療是不夠的。生命的苦澀需要靠說話、同理、瞭解來消化;主觀的痛苦感受仰賴人跟人的溫度、自我接納,慢慢來讓自己放手;建立新的人際行為模式時,最好能有客觀溫暖的同行者適時提醒。
心理諮商的好處
透過穩定的心理諮商,我練習調整價值觀,探索生命經驗與重新展開人生的大冒險。這次我大概固定自費心理諮商一年了,我常跟我的心理師討論什麼是愛、什麼是人性、什麼是孤單與無意義。還有我的社交行為、哪個同行讓我覺得很混帳、怎麼撩妹(好新穎的用詞)、如何應對原生家庭、對於工作的期待(偶爾罵罵老闆)以及該如何才能賺大錢(這找心理師有用嗎?)。
有時我跟他講我的自我懷疑,生涯規劃上的舉步維艱;偶爾跟他討拍、痛哭流涕,或邀請我的對象一起進入諮商室,說出我不知道怎麼開口的話。其實我也在心裡偷偷罵我的心理師、鬧彆扭,我會想「這事哪有這麼簡單」、「少在那邊給我五四三」(所以我能接納我的個案有時也覺得我在打高空)。
但更多的是我很感謝他真誠且溫和地接住我。他很少告訴我該怎麼辦,不過他接納著我所有感受、鼓勵與支持著我,讓我擁抱我的陰暗面,相互共存。他總能笑笑地提醒我,仔細看我看不到的地方,並從我的行為中幫我找出正面的意義(即便有時聽起來有點鬼扯),雖然我有時也會看他偷翻我白眼。
我從接受心理諮商的過程,持續學習怎麼當一個夠好的心理師。我不需要完美、我不需要面面俱到,但我需要適時地包容接納、給予有意義回饋,透過有品質的情感連結,影響我的個案。
最後,真心推薦每個人都去接受大約半年到一年的心理諮商。我並不是說大家都有病,而是只要是人,多少都有一些生命議題、想破頭的結,心理諮商是一個「心靈上的打掃」、「人性的優化」。在醫院、診所、心理治療所或諮商所都有具國家級認證的心理師,可以提供許多心理諮商的業務。
追蹤我,看更多相關文章、照片與圖文創作
臉書專頁: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baisean.psy/
蔡百祥臨床心理師的官方line@:
https://line.me/R/ti/p/%40doi8333v