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8年5月17日 星期四

心理諮商「故事」:提不出要求的人

作者:蔡百祥

我有一位個案,他說他最近想和女友溝通一些事情,但不敢開口。一開始我們(我們是指我與個案)以為他不會表達,所以在心理諮商時練習了「自我肯定」的說話方式,但還是遲遲無法與女友溝通。

經過幾次的討論,我們發現這與他成長背景所養成的習慣有關。



原來他從小都不敢爭取想要的東西。他記得兒時曾拿存了很久的零用錢買了300元的BB槍,後來被要求不能存錢買玩具;拿壓歲錢買 Game Boy 遊戲機,被罵成臭頭;國中時和父母講喜歡的人,父母卻去要求老師要注意他們的互動,讓他專心讀書;大學念心理系所的他,被當成對擔任國立大學理工科教授父親的背叛。

在成長的過程,父母常常不讓他做他想做的事,只讓他做大人想要他做的事。他的父母真心愛他,但常做些事讓他對愛充滿混淆與矛盾感。

我們觀察到他不敢爭取真正「想要的東西」之行為,出現在他不同的生活經驗。在人際關係間,他常把別人的需求放在自己之前,總讓別人牽著鼻子走。每當他說出真心想做的事情時,心理不由自主浮現罪惡感,有時也隱約覺得自己配不起獲得好東西。

他問我該怎麼辦,我邀請他擁抱自己的負面感受,想像身體是容器,讓那些感覺真實存在,但輕輕地呵護著他們。若我逼著他改變,那不就又像是他兒時父母強迫他的方式嗎?

那些過去無法建立的情緒界線,慢慢在我們心理諮商的過程中練習建構。他慢慢覺察自己的感覺,體會先喜歡自己、尊重自己,才有力量喜歡別人。我持續鼓勵他展現勇氣追求心之所向,從小事情的自我決定開始,循序漸進讓他接納百分百的自己,讓新的行為模式有機會開始萌芽。

後來,聽說他開口和女友溝通,而女友一答應。

p.s. 本文經過個案同意,細節與時空背景經轉換並移除身分辨識資訊後才發佈。


追蹤我,看更多相關文章、照片與圖文創作


臉書專頁: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baisean.psy/
蔡百祥臨床心理師的官方line@:
https://line.me/R/ti/p/%40doi8333v