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8年11月30日 星期五

ADHD的治療模式:黃金三角

作者:蔡百祥

ADHD治療模式有三個黃金組合,分別為「藥物治療」、「心理治療」與「環境策略整合」。



藥物治療很重要


藥物雖然有副作用,但藥物可能可以較快速地減少過動/衝動或專注力問題干擾的程度。許多家長很不願意讓孩子吃藥(即便利他能大概有50年的使用史),我只有老話兩句。第一:建議與醫師謹慎討論後,再決定是否使用或停止使用藥物。(白話文就是:不要上網問網友的意見來決定)第二:如果選擇不服藥,那是否有替代的治療方案?


心理治療更必須


然而,單純藥物治療是不足的。沒有一種藥物吃了會直接改變過動/衝動或專注力問題帶來的延伸麻煩。例如:太衝動常與人吵架,導致人際關係不好、被排擠或總是跟父母對著幹;老是忘東忘西,對自己缺乏自信、負向思考;因為沒聽懂老師說的,乾脆不要唸書比較實際的學業困難...等等。

過動/衝動或專注力問題是全面的,在生活上會讓孩子遇到許多困境,這些困難都不是吞了藥丸就會迎刃而解。孩子是有血有淚有靈魂的生命,他有獨特的人格與亮點,需要父母或臨床心理師的細心引導。


及早開始心理治療


有時候我會遇到年紀較大(例如高年級或國中)的孩子,從小就有疑似ADHD的現象,但不曾或很少治療,但長大後遇到許多狀況,父母才開始尋求介入。說實在的,這個年紀要再介入孩子的改變,需要花更多心力。因為負向的行為模式已經養成習慣很難調整,而且孩子與跟我又不熟,也不會太願意理睬我的意見或方法。(這個時候怎麼辦?只好拿時間跟他換了,先做些兩個人都會快樂的事,建立正向關係,不過這是題外話了)


家庭學校同心共承擔


最後,期待家長把與醫師、臨床心理師討論好的治療計畫告訴其他家庭成員、學校老師,讓所有人對於孩子的態度都是溫暖、一致但又溫和堅定,將對孩子的要求或指令,透過具體、清楚、簡單之視覺提示呈現,並反覆練習成內化規範;若孩子能達成則給予正增強/稱讚,若未能達成則給予行為代價(例如:事先約定好功課沒寫完,等等不能玩平板)。

在親職教養上,多次的正增強後,再搭配一次的行為代價,更能協助孩子改變!坦白說,家有ADHD的家長真的不容易,您們不要過分自責,您們已經做得好棒好棒。希望家長能互相鼓勵,並與孩子一起成長唷!

延伸閱讀
多管齊下治療:面對過動症,比決定「藥不藥」重要的事

p.s. 我認識對ADHD最有經驗的心理師就在沛智心理治療所擔任院長!


追蹤我,看更多相關文章、照片與圖文創作


臉書專頁: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baisean.psy/
蔡百祥臨床心理師的官方line@:
https://line.me/R/ti/p/%40doi8333v