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9年11月21日 星期四

愛孩子前,先愛受傷的自己

作者:蔡百祥沛智心理治療所

我是做兒童的心理師,但是跟兒童一起工作的我,有時候會做到家長或是夫妻會談。因為有的時候,孩子的行為,會踩到父母的地雷,而這些地雷卻是好久好久以前被埋在心裡的...




家庭互動方式會被傳承


在我們自己的成長過程中,或多或少都會留下一些傷痕:可能你小時候需要跟兄弟姐妹爭寵很累、可能成長過程中,常常要在父母親之間選邊站、還是生命中很重要的人總是缺席,不在你身邊。

也可能是你的照顧者,照顧你的方式經常是極端管教後搭配極端溺愛、或是常以誘發罪惡感的方式來驅使你表達出好行為...於是雖然你長大了、有自己的孩子了,但在看到自己的孩子的某些行為,自身未被療癒的失落經驗會不經意地被勾出來。


情緒地雷埋好深


我還在醫院工作時,有個經驗很深刻,就是曾治療過一個小孩,他離開治療室後,開心地跑出去找他的媽媽,他媽媽看到他,就要他站好等待,但小孩子就跑去找別的孩子一起玩。

媽媽馬上告訴我「心理師!你看他在唱反調!他都很故意...」,我看了孩子一眼,發現孩子只是開心,所以跑來跑去....我後來花了不少時間,才瞭解家長原來是在嚴格的家庭中成長,表達快樂是很少被允許的事。如果這位媽媽的內在世界總是這樣想的,那當她的孩子在跑來跑去時,媽媽會怎麼解讀呢?

溫和堅定的處理


然而,作為心理師,那我該怎麼辦呢?教訓媽媽對孩子太嚴格了嗎?或是逼迫媽媽看見孩子的時候喜孜孜、開心擁抱嗎?姑且不論媽媽做不做得到,但如果我這樣做,不就是讓她再度經驗一次過去的嚴格家庭模式嗎?要照權威說的話來做才是對的。

所以我無法這樣做,我只會提醒她、請她想想自己的成長經驗,多讓她表達過去的挫折與接納她的感覺,讓她區分自己的需求與孩子的需求。當她有能力照顧自己的感覺,自然就比較有辦法同理孩子與照顧孩子的感覺。有句話我很喜歡,就是「從人性的觀點,你只能給出你有的東西,你沒有的東西,你給不出來」。


追蹤我,看更多相關文章、照片與圖文創作


有煩心找蔡心
蔡心官方line:ID為psytsai,加入後請傳訊「我是百香果」才會受理
臉書專頁: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baisean.psy/
蔡心情緒line貼圖
https://reurl.cc/rl93r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