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陣子我去了趟日本旅遊。在泡完溫泉後,我坐在溫泉外吹頭髮、打理自己,我發現了一罐「生髮劑」。在我百般無聊的情況下,我擠了一些生髮劑塗抹在頭上,但我不小心擠了太多,所以我把剩下的生髮劑塗抹在眉毛。離開溫泉後,我完全忘記了這件事。
幾天之後,我的頭髮沒長多少,但眉毛卻變得又濃又粗。友人看到我的樣子,就笑稱我是「兩津勘吉」,我反駁著「那借我你的木屐穿啊」,於是乎,這件事情就在笑鬧中渡過。
然而,我想到了我小時候的一些經驗,小時候當同學跟我開玩笑時,我不知道怎麼回應,只會當作沒這回事(但這又產生過度壓抑負向情緒的問題),或在情緒激動下,直接生氣或採取攻擊的方式還手,除了造成人際關係不佳以外,也不太能區分談話中的「惡意嘲諷」或是「幽默言語」。
幽默回應比哭泣、認真生氣還好
說實在的,人際關係不是簡單的事,有時候即使大人也不容易處理。然而,大人要讓孩子瞭解,輕微的揶揄是人際關係中的潤滑劑,但要避免太過,不能一直開別人玩笑,以免別人見笑轉生氣;也要避免在互動之中,過度開自己的玩笑,不然會容易變成團體中的箭靶或成出氣筒。
當他人揶揄自己的時候,要先分辨別人是友善或不友善的互動。友善的揶揄通常不會針對特定的人,語調是開心的氛維。不友善的揶揄常會伴隨敵意的態度,甚至有肢體碰觸、推擠。若是前者,則可以練習幽默的方式回應,若是後者,要直接通報大人或師長來處理。
面對友善揶揄的時候
但若對開方開玩笑的點是自己無法接受、感到不舒服時,建議讓孩子找對方私下談談,透過理性溝通的方式,讓對方知道自己真的不喜歡這樣被對待。以我自己為例子,因為我長得不高,常被笑矮,直到我長很大後,才比較能對矮子的笑話釋懷、或是反開玩笑回去。
面對不友善揶揄的時候
最優先要做的就是離開現場,因為對方是懷抱惡意前來,會非常困難理性溝通。而且強烈建議不要在當下認真地告誡對方「你很傷我的心」、「我要去告訴大人」...等等,只會讓想欺負你的人覺得有趣、不弄你不行。
若感受到他人不友善的揶揄,除了孩子要有勇氣外,大人與師長也要能公平客觀的介入,必要時須啟動相關的管理機制,才能讓孩子有安心、健康的成長環境。
參考文獻:
「媽媽,沒有人喜歡我-人際關係從小開始」(the unwritten rules of friendship)
追蹤我,看更多相關文章、照片與圖文創作
粉絲專頁: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baisean.psy/
蔡百祥臨床心理師的官方line@:
https://line.me/R/ti/p/%40doi8333v