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為我整理對於ADHD之孩子的非藥物介入,常會進行的幾個較大方向,僅供各位百香果(大家的暱稱)參考。本圖文為我為 童伴心理治療所 撰寫,也請各位百香果多去按個讚唷!
「環境優化」
「設定具體與合宜之目標」
ADHD的孩子在具體、明確指令的環境,較能發揮潛力。父母或老師可設定符合其能力之特定目標,若能完成則給予正增強/稱讚,從小事開始,建立ADHD的孩子之成功經驗,提高自我效能感(相信自己有能力可以做到)
「行為治療計劃」
ADHD的孩子在日常生活或適應行為需明確的行為指引,父母可將對孩子的要求或指令,透過具體、清楚、簡單之視覺圖示呈現(例如:小圖卡),並反覆練習成孩子的內化語言。若孩子能達成則給予正增強/稱讚,若未能達成則給予行為代價(行為治療的原理一為:行為發生之後的結果,會影響行為再次出現的頻率與強度;行為治療的原理二:為同個情境的當下,個體決大部分只能呈現一種行為模組與傾向)亦可將約定延伸至學校,以穩定孩子表現。
「正向親子關係培養」
父母需一齊提供同理、溫和但堅定的親職教養態度,並提高正向教養風格脈絡,積極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;當ADHD的孩子出現情緒或行為不穩定時,提供穩定的愛與規範並陪伴度過這段時光。若外在環境較少適當同理、引導情緒抒發與問題解決技巧的討論,ADHD的孩子易因挫折而出現/惡化原有的問題。另外,父母需提供良好的身教示範,才能協助孩子穩定。
「人際情緒行為預想與預演」
「大腦執行功能練習、具體化思考與計畫」
「自我調節與管理策略」
「適度休息」
隨著ADHD的孩子慢慢成長,其大腦結構與功能會大量的生長與發展, 這意謂其神經可塑性高(neuro-plasticity),故接受臨床心理師提供之介入相當重要。然而,ADHD的孩子需消耗比同儕更多的認知資源,才能達到相同之水準。可將ADHD的孩子需要完成的事情/作業切成許多一部份,讓個案在完成之後,稍作喘息、放鬆再繼續。孩子的人生還很長,也不要給太多壓力,切莫揠苗助長。另外,ADHD的孩子常會無法辨識目前之身心狀況,往往會過度勞累或答應超過其能力可負荷之任務,家長與師長宜提供適當提醒。
最後,希望ADHD的孩子都可以活得更好。但若非藥物治療介入幾乎無效,宜與醫師討論藥物治療的可能。
追蹤我,看更多相關文章、照片與圖文創作
臉書專頁: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baisean.psy/
蔡百祥臨床心理師的官方line@:
https://line.me/R/ti/p/%40doi8333v