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4月10日 星期四

家庭親子方案:給不出我們沒有的東西


有時候我們會聽到「要給孩子正向教養」,什麼溫柔堅定、情緒引導、不打罵……聽起來都很有道理,可是你有沒有發現,真的要做起來,超級難?

因為很多時候,我們自己從小根本沒被這樣對待過。我們生氣,是因為我們小時候也常常被忽略、被責備、被羞辱。我們要教孩子接住情緒,可是我們連自己的情緒都沒人接住過。我們要教孩子學會說不,可是我們從小只學會「聽話」才不會被罵。

所以很多時候,我們不是不願意,而是我們真的「給不出我們沒有的東西」。



兩個故事分享


我認識一個媽媽,有次她女兒一早不肯出門上學,躺在地上哭。她努力忍了三次:「寶貝,我們要遲到了喔。」第四次,她爆炸了:「你到底要不要起來啦!」孩子哭得更大聲,她則氣到發抖。回過神,她說的是:「我小時候生病還是被拖去上學,哪有人管我?」那一刻,她不是一個媽媽,她是那個多年來從沒被等過的小女孩。

我還認識一位爸爸,他說他總是忍不住對孩子說:「哭什麼哭!」,後來才記起,這句話也是他的長輩常常對他說的。從小,他就被教會了不能有情緒。如今當爸爸了,還要他去接住孩子的情緒,根本像是學一種沒人教過的語言。


不是不知道,而是做不到


所以,正向教養最難的地方,不是方法,而是我們得先「補回自己沒被愛過的部分」。那是一種又痛又孤單的過程。有時候我們會對自己失望,覺得「我怎麼又吼了」,「我是不是一個失敗的爸媽」。但這種失望,其實不是對孩子,而是對我們自己,我們希望我們能做到,可是內在那個曾經受傷的小孩,一直都還沒有被照顧好。

我們都不是完美的人,也不需要變得完美才能當爸媽。我們只需要一點誠實,願意去看見自己的遺憾,慢慢療癒自己,這樣才有機會,給出我們真正想給的愛,好好說話不是一種技巧,是一種關係的重學。


好好活著,好嗎?


希望你能先學著對自己好好說話,對自己的辛苦說一句「我懂」,對自己的累說一句「你很努力了」。我們不是天生就會溫柔的,我們只是在學著把自己慢慢修補好,好讓下一句話,不是傷人,而是連結。

我們當然會吼,會煩,會說錯話,但這不代表我們就沒有愛。只是那份愛,還在找出口。而每一次我們願意停下來,好好沉澱一下,就是在為那個出口,多開一點空間了。


蔡心開發之兒童情緒/專注/社交教材或課程


1. 情緒圖卡「我的心情我決定」:
2. 我與美國 Mylemarks 合作發行的人際情緒/社交技巧教具:
「換你說囉!」(SAY NEXT!)雙語版(繁體中文/英文)

3. 情緒 X 專注力 教材

5. 我與美國 Mylemarks 合作發行的情緒調適教具:

6. 更多細節請看陪伴心理諮商體系的網站:請點「這裡」或以下網址:



追蹤我,看更多相關文章、照片與圖文創作


有煩心找蔡心
童伴的LINE@:@mate.tpsy
臉書專頁:
蔡心情緒line貼圖
蔡心兒童情緒人際教材購買